本文刊登在2005.6.27出版的《机电商报·一周电气》上。题目是编者所加,原题为《何建国:以温州理念改造国企》。
2004年以前的七八年间,何建国领导的耀华集团突然“消失”在乐清人的视野,柳市电器业界也很少出现来自耀华的声音,人们私下猜测:耀华怎么了?
上世纪90年代是柳市电器行业突飞猛进的时代,柳市狭小的平地上数年间竖起无数的电器生产厂,一个个电器集团相继成立,供给的过剩伴随着同质化的竞争,开始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价格大战。电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新的选择。 “这么多的船,却只有一个码头可以靠岸,我们只能选择把船划出去。”何建国对柳市电器企业的生存早已感到忧虑。
“过去柳市是自然人走出去,出去生存,出去发展;现在的形势要求法人走出去,出去开拓乐清企业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发展空间。”1996年,何建国做出了商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决定,带领耀华到全国寻找合适的土壤生根发芽。最终,他选择了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通过租赁、参股、承债及控股等方式在近10年间兼并了16家国企。
何建国认为,兼并国企是温州法人“走出去”的重要途径。“人家看中的是我们灵活的管理体制和营销网络,而我们看中的是人家的技术、人才和品牌优势。”何将兼并国企归纳为优势互补。
上世纪西方国家一度盛行的企业兼并热潮曾被视为企业快速做大做强的黄金期,但不久后人们发现,企业的兼并、联合存在着诸多的内部问题,许多强大的企业在兼并、联合之后反而走向衰弱,而大部分企业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理念的不兼容。
这些年,何建国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让国企的员工们接受他的温州理念并予以有效实施。比如曾有干部和工人希望何建国对“剩余价值”做出解释,何建国就用现代经济的理论加以分析,他说,产品的产生是由资金、设备、劳动力和投资者的共同作用完成的,每个要素按照自己的贡献分享产品的价值,资金的利息、设备的折旧、劳动者的工资、投资者的风险回报共同组成了剩余价值。何建国的解释获得了国企干部和员工的广泛认同,尽管这仅仅是他在推广温州理念过程中的一个插曲。
“现在的电影电视喜欢把企业家描绘成负面角色,这是很不公平的。不良企业家是有,但毕竟是少数,不能把少数的不良者用镜头无限放大。你看看温州的企业家有谁是靠犯法做起来的,企业家很不容易。”何建国最后说,他也一直在呼吁社会正确看待企业家的贡献。
|